返回
基本信息
名称:豹纹脂身鲇
学名:Hypostomus plecostomus
别名:吸盘鱼 垃圾鱼 琵琶鱼
分类地位:鲇形目甲鲶科下口鲶属
形态特征
豹纹脂身鲇鱼体呈流线型,眼小,口下位,长有突出的上额及肉厚的吻。上、下唇各有左、右2瓣齿,齿呈刷子状。须口角位,左右各1个。鳃耙似密的梳子。体披黑色花纹,黑色条纹清晰。胸鳍基部可发出似黄颡鱼所发出的声音。背鳍2个,无侧线鳞、体侧仅有4排大鳞。
地理分布
原产于以亚马孙河流域为中心的中、南美洲全境,后被引入美国、孟加拉国、泰国、越南、菲律宾、中国等地;其为底栖性鱼类,栖息于水质清沏的山间河流或山脉间流的细流、布满泥沙的河岸附近。清道夫鱼由于其生长特性,在我国北方较少,在南方的江河水库中分布较多。我省天然水域暂未发现豹纹脂身鲇。
入侵危害
①豹纹脂身鲇鱼没有天敌,在江河等自然水域中很容易大量繁殖,不仅抢食本地种的饲料,造成食物资源紧张,还吃了它们的鱼卵,造成物种危机,最终威胁本地鱼类的生存,破坏生态链。
②清道夫鱼适应能力强大,有打洞产卵的习惯,对湖岸和堤坝都会造成破坏,它会啃水堤的泥,日积月累如蚁穴毁堤,对堤坝、水库危害巨大,造成非常大的安全隐患。
防治方法
①禁止放流:中国农业农村部颁布的《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管理规定》中,明确禁止放流包括豹纹脂身鲇在内的,不符合生态要求的水生生物物种。
②加大清理力度:自2015年起,广东渔业管理部门每年都展开多次大规模的清理行动,每年捕杀的豹纹脂身鲇约达10万斤。中国台湾宜兰地区发动了一场旨在拯救逐渐减少的土著鱼类的清鱼行动,重点针对豹纹脂身鲇进行了清理。
③商业化道路:豹纹脂身鲇不适宜食用,但如果能将其制成某种动物饲料,走商业化道路,将会带动更多人捕捞豹纹脂身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