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基本信息
名称:欧金翅
学名:Carduelis chloris
别名:欧金翅雀
分类地位:雀形目 PASSERIFORMES 燕雀科 Fringillidae 金翅属 Chloris
形态特征
体型小巧,体长约为12-14厘米,体重约15-22克。头顶、枕灰暗色,颊、前额、眼上和耳羽前部灰色沾黄绿,后颈至背橄榄绿色或暗黄绿色。腰黄色或绿黄色,长的尾上覆羽灰色,短的尾上覆羽黄色,尾黑褐色,外侧尾羽基部黄色,在尾基两侧形成黄斑,飞翔时极明显。翅上中覆羽和小覆羽同背呈黄绿色,大覆羽灰色。飞羽黑褐色,尖端灰白色,初级飞羽和基部外翈黄色,在翅上形成大块黄斑。下体草绿色,颏、喉至胸黄绿色沾灰。喙短而圆锥形,适合取食种子和昆虫。脚为粉红色或淡褐色,强健有力。
地理分布
原产地:欧洲、地中海、北非及中亚。作为观赏鸟或逃逸宠物,欧金翅雀已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被发现,包括一些欧美国家,成为外来入侵物种。目前在陕西省分布于太白县、眉县,主要栖息于海拔2840-3280m左右的高山森林。
入侵危害
①竞争食物资源:可能与当地鸟类竞争种子、果实等食物资源,影响当地生态系统的平衡;
②传播疾病:可能携带或传播疾病给本土鸟类,对当地鸟类种群健康构成威胁;
③生态位侵占:适应性强,可能迅速繁殖并侵占本地鸟类的生态位,减少本土物种的多样性。
防治方法
①加强监管:严格控制宠物鸟类的进口与出口,防止非法交易和逃逸;
②公众教育:提高公众对外来物种入侵的认识,鼓励人们报告发现的疑似外来鸟类;
③生态监测:定期进行鸟类生态监测,及时发现并评估外来欧金翅雀(或其他外来鸟类)的种群动态;
④科学管理:对于已形成的入侵种群,可采用捕捉后转移至适宜的自然保护区或动物园、人工控制繁殖数量、生态调控(如引入天敌但需注意避免二次入侵)等方法进行管理;
⑤生态恢复:加强本土生态系统的恢复与保护工作,提升本地物种的竞争力,以自然方式抵御外来物种的入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