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基本信息
名称:麝鼠
学名:Ondatra zibethica
别名:水老鼠 青根貂 青眼貂
分类地位:啮齿目 Rodentia 仓鼠科 Cricetidae 麝鼠属 Ondatra
形态特征
麝鼠体型较大,体长220~350毫米,体重454~1800克。头较扁平,眼细小,耳较短,隐于毛被之中,颈短,吻钝圆。前肢比后肢短,趾间无蹼,爪锐利,适宜挖掘、作窝和搏斗;后肢较长,趾间具半蹼,游泳时划行似桨。尾粗大而侧扁,基部圆形,尾长约为体长的2/3,上被小而圆的皮质鳞片,间杂稀疏短毛,游泳时起舵的作用。背部毛色为棕黄或棕褐色,亦有黑色变种,体侧淡棕黄色,腹部毛色较浅,多为棕灰色。幼年麝鼠体毛褐灰或黑褐色。雄性麝鼠的鼠鼷部有2个能分泌麝香的腺体,分泌物具有浓烈的芳香味。
地理分布
原产于北美洲,现分布于陕西北部榆林市(主要分布横山县、清涧县)、神木市。麝鼠多栖居于水草丰富的江河湖泡和水泛沼泽。善于挖洞、又能筑巢,在水岸边土质高岸筑洞穴居,在苇塘和水泛沼泽则营巢而居。
入侵危害
①生态破坏:麝鼠在中国迅速扩散,抢占了本土生物的生存空间,破坏生物多样性;
②堤坝安全:麝鼠常在堤坝上打洞,影响堤坝安全,甚至可能导致防洪设施的破坏;
③农业损害:潜入农田偷吃农作物,造成经济损失。
防治方法
①加强监测:定期监测麝鼠的分布和数量,及时发现并控制其扩散。
②通过引入天敌或改变生态环境,抑制麝鼠的繁殖和扩散;
③人工捕捉:在麝鼠活动频繁的区域设置陷阱进行捕捉,减少其数量;生物防治:
④研究并应用生物防治技术,如利用病毒、细菌等微生物控制麝鼠;
⑤法律监管:加强对外来物种的引进和管理,防止类似麝鼠的物种再次成为入侵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