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基本信息

名称:辣椒细菌性斑点病

学名:Xanthomonas campstris pv. Vesicatoria

别名:疱斑黄单胞菌  

分类地位:溶杆菌目  溶杆菌科  黄单胞菌属  

形态特征

辣椒细菌性斑点病病原为疱斑黄单胞菌。病原菌表型丰富,主要分为4个小种:X.euvesicatoriaA组)、X.vesicatoriaB组)、X.perforansC组)和X.gardneriD组)。

地理分布

早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辣椒细菌性斑点病就在美国、日本、澳大利亚、保加利亚、原苏联、加拿大及南美洲等国家和地区发生,随后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在土耳其、以色列、希腊、古巴、智利及非洲南部等国家和地区迅速蔓延开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该病在我国东北、内蒙、山西、北京、新疆、云南等地区不断发生和蔓延,造成很大损失,目前在全国大部分省份均有分布。

入侵危害

种子带菌是最主要的初侵染来源。在田间主要借助风雨及灌溉水传播,其次借助昆虫活动或农事操作传播,从伤口及自然孔口侵入致病。另外,多雨多雾露,特别是暴风雨频繁的季节有助于发病。

寄主为辣椒、番茄。主要危害叶片,叶片发病后初生水渍状黄绿色斑点,扩大后变为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边缘暗褐色,稍隆起,中央部色淡,稍凹陷,病斑常相互连接形成大型不规则病斑。如病斑沿叶脉发生时,常使叶片畸形。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播种前种子消毒,用0.3%种子重量的50%敌克松可湿性粉剂拌种。清理田间及四周杂草,集中烧毁或怄肥;深翻地灭茬,促使病残体分解,减少病原。与非茄果类蔬菜轮作,高畦栽培。适当増施磷钾肥,加强田间管理,培育壮苗,増强植株抗病力,有助于减轻病害。选用排灌良好的田块,开好排水沟,降低地下水位,雨后及时排水,不要大水漫灌。

2)生物和化学防治:发病初期喷洒50%琥珀酸铜可湿性粉剂、47%春雷王铜可湿性粉剂或57.6%氢氧化铜于粒剂。此外还可以选择20%噻枯唑可湿性粉剂500倍液、12%松脂酸铜乳油600倍液、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60%琥乙膦铝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进行喷施防治。